1996年老胡从南斯拉夫回国,我在驻记者站期间,反复深入前南战争的最前线,有非常精彩的职业表现,但什么奖励也没得到,心里有点不平衡。就向报社领导写信,诉说自己的委屈。我提出,报社正在分房,评职称,总得让我有一样优先点吧。结果,我的信得到报社领导的重视和积极回应,报社问我,房和职称,你优先选哪个?
我家当时住在报社的一个简易楼里,使用面积大约25平米,很想有个两居室的新房。同时,36岁的我还是中级职称,也很想晋级为副高。但两个好事只能选其一,经过短暂思想斗争,我选了副高职称。因为有报社主要领导支持,我的工作成绩又很硬气,我的副高职称顺利通过,老胡欢天喜地。
但我在那个简易楼里又多住了好几年。
我今天偶然忆起这事,并且有点好奇,如果今天一个36岁的战场归国者,比如我自己,面临同样的二选一机会,会选什么?问了一位年轻朋友,对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选房子,就是降职称,也选房子。
我觉得如果是我自己今天重新面临选择,大概也会做出改变,要房子。
1996年的老胡,得多有信心啊。我相信未来房子一定会来,相信我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肯定会随大流越来越好。眼下多吃点苦,多住几年小房子,又算啥,忍忍不就过去了。前程最重要啊,我想成为名记、名评论员、名报人……
我想说,二十几年过去了,中国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大环境变了,起点高了,两个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不能变,我们依然要多给当下年轻人对未来一切都会不断向上向好的预期,多给他们职业发展的空间,继续让满地都是工作机会,让大部分人的工资不断上涨,让理想、信念还有乐观在年轻人群体中继续生根扩散,每一个城市里居者有其屋成为虽很不容易但充满希望并且终能实现的过程……
我真是觉得,我们的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我们又有和平稳定非常牢固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完全可以把年轻人逐渐低沉的预期重新提振起来。
让我们正视在前进中遇到的发展动力减弱和年轻人信心变低落的问题,真正戳破这个问题,认认真真把发展之火重新烧得旺旺的。中国只要实事求是面对一个问题和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今天中国克服问题的资源之丰富前所未有,党的动员和号召力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行。
暂无数据